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线上展览 名师之窗 正文

汤象龙

发布时间:2013-09-27           点击次数:

1909年,汤象龙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6岁考上清华大学,1929年他毕业留校当研究生,其时年仅21岁。他选定"鸦片战争的经济背景"作为研究课题,一年后写出了《道光时期的银贵问题》。这篇论文用丰富的史料论证了道光时期外国鸦片大量输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是导致清政府严禁鸦片的一个根本原因。而外国侵略者为维护其既得经济利益,不惜诉诸武力,因而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这在当时是学术上的一大创见,也是我国第一篇从经济角度研究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专题论文。
  汤象龙教授于1930年7月离开清华大学,应聘到北平社会调查所,继续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两年后担任该所经济史组组长,并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935年,汤象龙在《食货》(半月刊)上发表论文,认为“研究经济史不能图急功近效,因为这种研究的第一步仍然是一种开荒的工作。……经济史的范围太广了,所以我们研究经济史的人不应图急功近效,将来中国经济史的写成不一定要在我们的手。我们目前的责任最重要的仍是收集资料,这种收集资料的工作虽是一种不成名不讨好的事业,可是我们不作这种工作,中国经济史将永远没有写成的日子。1930年汤象龙开始选定海关税收作为研究课题,他组织大批人员(最多时达到52人)抄录故宫文献馆收藏的清政府档案,共收集了宝贵的第一手财政经济史资料不下12万件。后来形成的专著《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所用的档案多达6000件,只不过是其所收集档案资料总数的5%。他把海关报告中的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的数字编成统计表格,在该书中发表了共计118个统计表。当时陶孟和先生比喻这一工作是研究中国近代财政经济史工作中的“开金矿”。今天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清代财政经济史档案抄件和整理出来的表格,便是汤老当年以青春的年华埋头苦干取得的。
  1934年5月27日中国史学研究会成立,会上一致推举汤象龙为总务(即会长,汤老不愿担当会长之名,故以总务名之),吴晗、罗尔钢为编辑,谷霁光为文书。这个史学会在天津“益世报"和南京“中央日报"创办史学副刊,直到抗日战争南京失陷,共出刊100多期。1936年汤老还将他所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改由史学会的会员负责编辑。解放后吴晗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便是据自当年史学会拟定的《中国历史小丛书》的计划和题目而来。因此,史学研究会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学术研究会,但不可否认它对中国史学的发展曾经有过重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汤老在南京为第二野战军筹设并负责西南经济研究所工作,之后随二野入四川,任西南财经委员会计划局研究室主任、统计处处长等职。1953年至1966年在四川财经学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任教务长、科研处长以及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并于1957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尽管汤老长期忙于行政工作,把全副精力放在工作上,没有时间重理旧业,但他仍然写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财政制度》等多篇论著。“文革”以后,他全力投身于经济史的研究。他利用过去积累的资料,昼夜秉笔,整整花了6年时间,完成了巨著《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1861-1910年)》。《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1861-1910年)》的主要内容是统计资料,取材于清代军机处档案中各海关监督从1861-1910年50年中的报销册(四柱清册)共6000件。全书分三部分,这部书用大量具体资料揭露出帝国主义掠夺中国海关行政自主权后,怎样控制中国的海关和财政,同时把清政府统治者的“财政魔术后台"内幕暴露于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如何从一个主权封建帝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中国近代史、近代经济史和近代财政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和新的见解。1987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将汤象龙过去写作的经济史论文15篇编成《中国近代财政经济史论文选》一书,予以公开出版发行。

  汤老从1960年到1965年还负责四川省省志编辑委员会财政、金融和贸易三个分志的编辑工作,组织研究人员收集了四川省近代财政经济史资料达40000件。1966年“十年动乱",工作停顿,但所收集的资料为后来重新编写四川省财政、金融等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汤老还为后来重新编写的四川财政、金融等志的编写提供自己的经验和个人对编志的一些看法。汤老在年过八旬高龄时,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准备再写一部巨著《清代财政制度史》。由于癌症加重难以抗拒没能按计划完成,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汤象龙教授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教事业,他的治学风范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求是创新,勇攀科学高峰。

下一条:王叔云 上一条:彭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