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校史专栏 校史钩沉 正文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第一人——访1955级会计系校友袁文平教授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次数:


       1979年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不久,四川省召开价值规律理论讨论会,对在文革中被搅乱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清理和探讨。时任四川财经学院经济系副系主任的袁文平参加会议,袁文平在大会上谈了他关于社会主义也应该发展市场经济的观点,引起了强烈反应。

        此时,距离国内物价协会开会时专家提出应允许发展商品经济还有2个多月,距离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还有9个月。所以后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百年潮》相关研究文章中,以经济学者第一的位置介绍袁文平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贡献,《四川党的的建设》更是称袁文平是“提出和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人”。


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6年后,当谈起这段历史时,袁文平教授依然有些激动。他说,文革结束后,当时的中国政界和学术界对商品经济问题十分敏感,很少有人敢触碰关于这个领域的内容。由于曾在成都市委工作八年,袁文平对社会生活有深刻的认识,他敏锐地意识到社会不承认商品经济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当时的政策制定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结果过低的物价使得卖主不愿出卖,农民们反而要以更高的价格求人找后门才能买到东西,利益受到更大伤害。我当时看了这些事很痛心,为什么不能搞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等价交换,民来民去,多好!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想不通呢?”

        带着这些思考,那时袁文平就开始研究建国以后每次经济波动的经验教训,从解放初期的经济繁荣,到“三大改造”,再到困难时期,文革时期,从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当中寻找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深入阅读马克思的著作,翻阅列宁的典籍,从理论上寻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出路。1979年初,小有心得的他写了一篇关于商品经济的文章投递给中央电视台,“他们当时就播了,是春节的时候播的。”随后,他应邀参加四川省价值规律理论讨论会,袁文平回忆,参加这个会议的有130多人,包括全省一些行署专员这样的官员领导,计委系统、物价系统的干部、专家,以及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当时四川财经学院院长刘洪康怕他有顾虑,专门鼓励他在会上要大胆的发表意见。袁文平 “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花了很多功夫进行精心的准备,2月16日,他在大会上做了长达6个小时的发言《市场经济理论》。

       发言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会上就有人批评他是在“鼓吹复辟资本主义”,这在当时可是一顶很大的帽子。但他用大量现实实例讲清利害,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论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还赢得了现场一些专家为他辩护,并获得了中共四川省委的重视。据《光明日报》当时的报道:“这次讨论会得到中共四川省委领导的重视,会议期间省委领导听取了汇报,鼓励会议大胆讨论”。这次会议对中国经济观念和走向的影响是如此之大,30多年后《中国新闻周刊》还以《1979年成都会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次提出》为题做了回顾性报道。


首次归纳提出邓小平的经济理论

        1993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全国众多的学者和百姓都开始阅读其中的内容。袁文平在研读《邓选》三卷后,发现邓小平同志从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角度讲中国经济,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一个新的出发点、新的视角。于是袁文平仔细梳理了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到1992年之间对于经济工作的创见和论述,以《当代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题写成一篇论文,在1994年先后在《天府新论》和《经济学家》杂志上发表。袁文平回忆说,“这是全国还没有提邓小平理论之前,我把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就称为当代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没有把它说成理论”。这是从《邓小平文选》中入手研读提炼其经济理论的第一篇文章,被众多刊物杂志转载。之后,袁文平进一步研究归纳,提出邓小平经济理论包括中国特色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等“十论”,提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以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主要内容,他的主张被列为当时中国经济学五个学派之一,《人民日报》1998年1月17日刊登中国社科院学者的文章认为,将邓小平经济理论具体划分为“十论”,是“政治经济学界公认的新观点”。


               修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998年,袁文平参加由刘诗白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并任第一副主编。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学》的教材有众多的版本,但都没有摆脱苏联教科书(1955年第三版)的框架,而袁文平与刘诗白在研究设计这个教材的框架时,首先就突破了苏联教材的框架,改变了过去公有制基础上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按照“市场经济学”的概念,提出在公有制有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发展的、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等构成的新结构。教材中包含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必须确立市场经济体系,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要建立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实行全方位开放等等新内容,在当时的教科书中独树一帜。该书出版后,不仅财大本校学生使用,西南地区不少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也在采用,成为了本校出版社发行量较大的教材。


                     难忘母校培养之恩

       今天的袁文平,是全国高等财经院校政治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发展经济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家民委、四川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等部门单位的科研成果评奖专家,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说起自己在科研和教学上的一些创新和获得的成绩,这位老人表示,还是离不开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四川财院,离不开各位恩师,是这样的环境培养了他深入基层的工作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研究风格。

        袁文平1955年考进四川财经学院会计系,当时的系主任是杨佑之,副系主任是雷瑶芝和归润章。袁文平回忆,在校期间杨佑之教授给他们讲会计学原理,刘洪康教授给他们讲哲学,还有当时还年轻的刘诗白老师给他们讲外国经济史,几位老师给学生的印象很深。杨佑之专业水平很高,教学任务很饱满,还坐火车到北京、天津、保定上课。刘洪康做学问上很严谨,平常给人以亲切感,很容易接触,学生跟他打招呼说事情,他都非常乐意听。刘诗白自己编讲义,印好后发给同学学习,他的讲课内容丰富,条理清楚,治学严谨,为人认真也很风趣。那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劳动,先是修建了游泳池,到农村帮助农门抢收抢种,后来又植树,现在光华校区阳光广场周围的梧桐树和光华村到青羊宫道路两边的梧桐树都是他们在校期间师生们种下的。留校后,刘洪康又组织年轻老师,教给他们如何读经典著作,选择了《反杜林论》中有关经济学的篇章,请老师来做示范,一段一段引导他们怎么读,怎么理解,怎么体会。老一辈的先生们就是这样一步步的传帮带,让袁文平等年轻人走上了研究学问之路。


作者:陈奇志


下一条:忆恩师吴世经教授 上一条:财政金融理论的耕耘者——访1956级财政系校友刘邦驰教授